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總鋪師》--用古早心煮出的一鍋菜尾湯。



看了《總鋪師》。

 這是一次很令人享受的觀影經驗。走出戲院的感覺是輕鬆而滿足的,令人想一再回味--就像片中描述的菜尾湯的滋味一般,那是你會想要打包帶回家,每天淋一點在飯上的那個味道。

 也就如同菜尾湯,如果你一樣樣拆開來檢視,那裏面似乎都有些不足之處--略顯生澀平板的演技和角色塑造、評審試吃的浮誇表演和特效、天降神兵的千年醬油和重機騎士團、淺淺帶過的角色心境......真要挑,都可以說得出來這個怎麼樣,那個又怎麼樣。但是當這些東西都恰到其份的融合在一起,那味道還真是令人意猶未盡!(甚至我在打字時,說到醬油就是會想起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那個橋段而噗哧一笑)


 這就是《總鋪師》帶給我的感覺,也是導演的主廚功力和古早心,更是台灣文化的表現。

 這是一步很台灣的片,幾乎什麼元素都有--有對飲食文化的觀察、有對親情連結的描述、喜劇的效果、做得很棒的美術和場景,也有愛情故事和另人感動的元素......幾乎什麼都有,都要說不盡。有那麼一些時後會讓人覺得塞得太滿,但這不正是我們的古早心與人情味?客人來吃飯,我們總是嫌桌上的菜少了一道,非要是賓主盡歡,再舉不動筷子,臨走時還要大包小包的帶回去。

 片中有幾個橋段令我印象深刻。捷運地下的魔幻場景帶出憨人師(吳念真飾)這個角色,而他做的菜是平凡而令人感動的。在捷運地鐵的辦桌端上的菜色更是令人驚艷--吃剩的鹽酥雞炒茄子。對我來說,那是台灣文化另一個珍貴的顯現:絲毫不浪費,有什麼用什麼,而且裡面沒有一種「這怎麼成」的,乍看之下是堅持的傲慢。

 我很喜歡這塊土地上的這種特質--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但那不是隨便,而是一種平等看待事物的豁達與雅量。什麼都可以,但是用心把手上有的材料料理到最好。這種特質讓我們更多了許多彈性與包容,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別人,試圖複製精緻而高調的文化。

 有白菜就用白菜,有吃剩的就用吃剩的;演員表現到哪裡,就讓他在那裡。不強迫所有的事物改變,而是接受他們原本的樣子,也盡心做好自己的角色。在這個盲目追求進步與效率的時代,《總鋪師》讓我重新感受到這片土地文化的珍貴。

 也因此,刻意營造的笑點,都讓我覺得「那也是主人的用心」,笑而不應地接受了(笑),嫌棄菜尾湯的滅絕師太也當然地在這部片裡被接受了,所有的這些接受和包容,終可以讓每個人播著他自己的主題曲,無怨無悔地離去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