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禪卡專欄:5/30-6/05,Moment to Moment。

不知為何,看到這週的這張牌,我第一個想起的畫面是《神隱少女》最後的橋段:在走出那個隧道前,不要回頭。

也許因為我是一個擅長並(著魔地)喜歡事後檢討的人。我喜歡歸納、整理,把經驗理論化並且不斷修正,總想試著用這樣的工作方式,確保系統經常更新,確保自己的路走得越來越精練,確保每一次的經驗都能為我所用,確保自己能得到一些什麼,學習到一些什麼。

而事情不是這樣弄的。每每當我想要檢討,檢討那些我摔了跟的地方,我就又回到那個情境,繼續鬼打牆,繼續無路可出。然後我早就錯過了下一個片刻發生的事情--就因為我把自己固定在上一個片刻,非得要在這裡找出結論不可。在別人眼裡看來,簡直像是在找碴。

然後這個結硬是理得清清楚楚,梳理開了吧?其他的地方卻是要攪成一團亂。就好像一股蠻勁地想要解開糾成一團的毛線,只有越理越糟糕的份。就好像,描繪一幅畫,硬是要在每個細節上繼續鑽研,這個角落畫仔細了吧,退兩步看,那整幅話肯定破碎零散。因為鑽研不盡,因為較真不完。因為所謂理清,所謂鑽研,那維度其實可以無限延展,就好像倍數可以一直調下去的顯微鏡。

這週的這張牌,給我們的提醒是,不要往回看。

一個片刻又一個片刻地重新面對當下的景況,你只要看著遠方,自己一路走來的脈絡和方向就行了。繼續走,繼續走,跌倒了也不回頭,不檢討,不理清頭緒。那一點幫助都沒有,而你也一點不需擔心:那些坎,不會平白無故消失的。你不回去找它,它自己會來找你。而你會一次又一次地,更加熟悉,更能清清楚楚地就看著自己再一次摔入同一個坑,跌了一鼻子灰。

沒事。繼續過你的生活去罷。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一問300Ntd./30min,歡迎至粉絲專頁預約。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禪卡專欄:5/23-5/29,Innocence。


我們常常誤解了「成熟」的意義,也誤解了「天真」的意義。聽到「成熟」兩個字,你會想到什麼?世故?老練?自持而獨立?而聽到「天真」,我們又想到什麼?單純?浪漫而愚蠢?不略世事?

有一種成熟,帶有一些全然不同的品質,而那是今天這張牌在談的「天真」。我們過去以為的成熟,是一種老練與世故。因為經驗豐富,而知道什麼事情可能會怎麼樣發展,而好像能夠經由自己的經驗,去做許多的判斷。而那判斷常常都是「正確的」。

可是,假如我們拉開了一個維度去看,就會發現,其實理面充滿盲點。先來看一段我很喜歡的影片吧!


我想說的是,經驗常常會造成盲點。我們過去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經驗了某種令我們不愉快的事件與感受,自然地,我們會得到一種經驗,去迴避類似的狀況再次發生。然後,我們把這稱為「成熟」。

這不是成熟。因為我們迴避了某種特定的狀況。我們總是會以某種簡單的方式,去把原因歸咎在這個或那個之上,然後,迴避它--就好像做了一個如影片中單純的老鼠實驗,然後就這樣簡單地把上癮這件事,歸咎於毒品的存在一樣--而好像沒有人能夠去發現,事情會如何發生,常常是別的原因。那個原因,通常都與我們如何面對這個世界有關。而你可以想見,這種「成熟」,會扼殺我們繼續以一種沒有預設的方式,經驗新的事情。

當你又遇見了似曾相似的現象,當你心理升起某一種恐懼,不要忘記,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是新的。也許我們會遇見一模一樣的事情,但無論如何,我們能夠選擇再一次開放自己,再一次去用全新的角度去經驗--也許這次,你能有不同的選擇。

這個世界是一個專屬於我們自己的大實驗場。永遠不要讓自己變成老練而有經驗的。我們必須一次又一次,讓所有的事情有可能發生,無論那讓我們舒服或不舒服。而我們的實驗,會越來越沒有盲點,越來越客觀。而這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天真」。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一問300Ntd./30min,歡迎至粉絲專頁預約。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禪卡專欄:5/16-5/22,Intergration。


更深地回到你的中心......這個世界是由矛盾構成的。矛盾、二元對立、陰陽和合,你要用什麼樣的語言都行。

人的頭腦是二進位的,它總是那樣在運作:今天,我對自己當下的處境感到不耐煩--也許是長時間看不到成果的工作與疲倦,然後我在這個地方待不住,就在這裡分裂出一組矛盾--告訴自己「假如我今天可以完成ABC三件事,一切就會更順利了」(往另一邊就會是「我先不要管這些事,先好好休息一下會好點」);然後,這時候有人來敲門,也許是想跟我聊聊什麼事,也許是請我幫忙做些什麼。在這個地方我又待不住,在奮力工作的那頭,我就覺得受到干擾,無法完成自己的工作;在逃開來休息的那頭就覺得為什麼自己連休息片刻的時間都沒有?然後要嘛敷衍對方,要嘛一猛勁盡力迎合對方,兩邊都令人不舒服。而當對方覺得不爽反應回來之後,就開始有怨懟,開始爭吵。

生命中會有那麼多的戲劇與故事,都奠基於這個現象上。假如我們不能老老實實地待在自己當下的處境裡,就會像上面說的那個例子一樣,不斷地繼續分裂,然後找出更多的理由,編成一個又一個故事。

生命的出路,在能夠老老實實地待在自己當下的處境裡,不找出路。因為所有我們找到的出口都是錯的。那是為了逃離自身,那是為了逃離當下內在不舒服的感受,而偏偏當我們逃離自己時,是墮入了更深的迷宮裡,跑得遠了,還會忘掉要怎麼回去。

忘了就忘了。就從當下的這一刻,目前所處的境地裡面,就這麼待著。不要選擇,不要判斷。不要逃離所有不舒服的感覺,就這麼著待著。

真正的路在這裡。要整合所有的矛盾,只有接受那些矛盾存在,而不選擇,不生喜惡。當兩邊都被接受之後,我們才能回到那一開始分裂的點上,繼續回返。

修定,如此而已。
而不為何,只為了那看似無選擇,看似不自由,看似無法逃離的,真正的大自由。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一問300Ntd./30min,歡迎至粉絲專頁預約。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禪卡專欄:5/09-5/15,Understanding。


自由是什麼?

我們常常會感到被限制。這個不能做,那個是一種束縛,當身邊的人對我們反應出情緒,指出我們的某些行為讓他們感到不舒服時,我們就覺得那形成一種限制:好像那些被指出的事情,是被禁止的,是不能做的。

然後我們會覺得受到束縛。接著就會與之對抗,在這種情況下,爭執難以避免。因為對方同時會覺得被否定了。對方會覺得自己的心情沒有被理解,你沒有聽到--不然,為什麼你還會繼續那麼做?如果不是為了傷害他?

不要在這個地方相爭......那一點幫助也沒有。本週的這張牌,在告訴我們自由是什麼。

自由僅僅是一種了解。了解到並沒有人要限制你,了解到並沒有你以為的那些綑縛你的東西。那僅僅是一種幻覺。當你越執著於「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是禁止事項」時,那些安在你身上的枷鎖就會變得越來越厚實。

沒有人有興趣限制我們。是的,這個世界有他自己的規律--在天地運行、在意識層面、在人與人生活間的實用層面,都有它的規律。每個層次有它自己的規律,而當我們反對這些規律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受到限制。

這聽起來很弔詭。我們總以為可以不受規律束縛,才是真正的自由--而因此死命地對抗那些規律。可是我們忘了一件事:任何事情,你越是反對它,它就會變地越強壯。我們所有的能量與意識都會用來對抗那些束縛我們的一切,而那正好印證了我們有多在意這些事情。

你無法想像一個無懼的,一個自由的人,在那裡對抗著紅綠燈,說,為什麼我得在這個地方停下來?而如果我們並不期待太陽因為我們自己的意思從西邊升起,那麼為什麼要反抗其他任何層次的規律?

所有的那些對抗,只是顯現出我們自己在哪些地方束縛了自己。那些正好是我們的恐懼之處。請直視這個地方,就只是這麼待著。然後瞭解到,根本沒有人在反對我們,根本沒有人在限制我們。然後看著。

你會發現,那些你以為的限制與束縛,就這麼像海市蜃樓般地消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無比開闊的感覺。那裡,有一大片的天空等著你翱翔。

飛吧。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一問300Ntd./30min,歡迎至粉絲專頁預約。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禪卡專欄:5/02-5/08,The Master。


年輕的時候,我很抗拒「師父與門徒」這個概念。特別是在生命疑問的追尋裡面,這個概念特別容易讓人害怕--門徒知道自己並不知道,因此他在尋求一個已經知道,已經解脫的人,作為他的指引。用佛教的語言來說,叫做「親近善知識」。

令當時的我抗拒的是,假如我接受了自己並不知道,接受了有別的一些人能夠指引我,那麼我就失去了自己的眼睛。而假若我是沒有眼睛的,我要如何認出誰能夠指引我?誰能保證,那不會是一個神棍?那讓我想起《群盲》這齣戲,一群盲人失去了指引他們的人,而前途茫茫未知。

而我們忘了自己原來就是從本源來。無論離真理多遠,無論悖道多長,我們的內在,還是攜帶著那來自源頭的種子--就算是鳳毛麟角。那麼那粒沙裡,就有全世界。

師父這張牌,在告訴我們認出內在的智慧。除卻了這個,向外不斷蒐尋所有的師父和方法,就算我們遇見了貨真價實的成道者,他也無法給我們任何幫助。真正能對我們有所幫助的,是我們內在本俱的智慧。

這裡有個困難。另外有一些人(就像我一樣)會挾著這個說法,就我行我素,否定一切而妄尊自大。要知道,那是兩個不同層次的事情:我要認出我內在本俱的智慧,但同時要認知到,我並不知道。在我這個身軀裡,貨真價實還充滿著苦難,我並不認識我自己,我對自己並沒有全然且客觀的了解--當我照見自身,處處充滿盲點。

因為認知到自我認識總是充滿盲點,因此會需要協助。這些協助並不是把力量交給別人,而是透過與身邊的人交流,有如攬鏡自照,而能透過各種反饋去了解到自己沒看見的地方。

於是身邊的人都成為我們的鏡子。在這樣的狀況下,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是我們的師父。

師父,不是那個外在的某個人,可以告訴我們一切,可以拯救我們。而是當我們夠細膩,夠敏感,夠勇敢去面對自己的盲點與無力之處時,身邊一切的反饋可讓我們藉此使力,超越自己的盲區。

當門徒準備好了,師父就會出現。當你渴求超越自己目前的狀態,跨過自己的習性時,你身邊的因緣可以給你最大的幫助。那就是師父--與你沒有關係,卻能給你最多的幫助。

--

我不知道如何說得更清楚。其實說到這份上覺得已經有點說過頭了--某種程度把那個奧妙如肥皂泡泡的玄關,要說到了可操作可找尋的份上。

假如要直接談這週的牌能給我們的實際的指引的話,那就是接受自己是無知的吧。接受自己處處是盲點與破綻吧。然後我們能夠虛心,然後我們能夠沒有太多自我意見的去接收所有的訊息。然後我們能夠在這所有的訊息裡面,慢慢沉澱。

慢慢的,我們就能認出來,路在哪裡。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一問300Ntd./30min,歡迎至粉絲專頁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