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禪卡專欄:12/21-12/27,Guilt。
要有多不能接受自己,我們才會升起這樣的感覺?
好像,就我們這個當下呈現出來的,都是個問題,都有待商榷,都必須被檢討,都有地方能夠再改進......我們做了這麼多,我們不斷試圖改善自己,我們說這個是不好的、那個是不對的,好像我們的存在,本身就像是一個問題。
到底要符合什麼標準?到底要遵循什麼戒律?要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才會被這個世界接受?我真的被接受了嗎?如果是,為什麼我還活在痛苦之中?
你的存在沒有問題。不接受你的,事實上從來都只有你自己。是我們無法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我們不喜歡自己的某些部分,我們無法貼近陪伴那樣的自己,而由此升起一種掩藏,而當掩藏不住時,罪惡感從這裡升起:它在否定我們自己。藉由否定自己,我們可以覺得好過一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罪惡感是一種詭計。它讓我們藉由這種路徑,迴避了自己。於是我們心裡有個死角,從來都沒有在這裡好好陪伴自己過。它只標示出,我們有多麼不能接受自己。
不要被這個感覺帶走。當對自己的強烈否定、當罪惡感襲來之時,停在這個地方,好好感覺在那罪惡感的表象之後,那個缺乏陪伴的自己。
然後,不要再閃避。除了你之外,再沒有一個人,可以這樣徹底的擁抱那個,已經許久未曾被接受、被擁抱的孩子。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禪卡專欄:12/14-12/20,Beyond Illusion。
超越幻象。
這是一張有非常豐富意義的牌。
這週的工作,會很大量地集中在,清理我們過往偏差的習性--那些其實是因為我們的脆弱,而對身邊的人有所妥協、有所忽視、不正確地依賴(實為互相討好或補足對方的缺失,以此維繫一種安全感)的習性。
因為我們無法安住,無法無所依賴地獨立,因此我們會試圖搓圓不和諧的氣氛;因此我們與身邊的朋友的相處,建立在一種互相補足對方安全感不足的部分,建立在人情世故之上,建立在互相給對方未曾擔起責任,卻向個孩子班任性地想要的東西之上(我們甚至還說這叫一種默契!)。
而當這張牌出現的時候,他給我們的提醒是,所有那些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之上展現出來的現象(其實就是我們庸俗的雙眼所看到的這個僅僅屬於自己的劇場),你會開始漸漸看得越來越清楚,而所有過往的這些偏差,會受到全面的檢視。
請把握這個機會,不要再退回舊有的關係模式之上。請把握這個機會,重新檢視自己的價值是如何建立在一個虛妄的基礎之上。請把握這個機會,不要再隨著外界的現象流轉,好好感受自己,細細地去體會,什麼才是能讓自己昂首獨立,從中不假外求而生的價值感。
而所有那些舊的將死去,能夠繼續給你滋養並讓自己從中感受到一種獨立的,將會帶著你昇華到一個不同的維度與平面。
請記得,細細感受自己的狀態,以一種非語言、非邏輯判斷的方式,從自己內部真實的反應來了解自己。然後,你會能夠完全接收到這張牌要帶來給你的訊息。
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
禪卡專欄:12/07-12/13,Totality。
上週,我們才在談全心全意這件事。這週剛剛好抽到這張牌,讓我們可以順著再談深一點。
全心全意地投入你的生活,並不是要我們處在一個與外在斷裂而封閉的狀態,專心一意(自我感覺良好)地埋頭幹自己的事--生活中,總要跟我們身邊的人合作,或是交流。我們有自己的角色跟位置,而必得在自己的角色、在自己所處的團體裡面,和許多人一起完成一些事。
這張牌,除了告訴我們要全心全意在自己的角色和任務上之外,還告訴我們一個更深的訊息,是信任。
你要信任你身邊的人,也會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善盡他們自己的角色與責任。你要信任,不是你要掌控每一件事,不是你要指導別人怎麼做,而是你也只是團體裡的一個成員,請盡你所能地完成你的角色的任務,其他的部分,信任別人有能力做好,有能力接應你,有能力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回應你。
保持開放與流通,保持尊重別人的任務與角色,保持相信一切的發生--不論那跟你的預想是否一致--都能帶給你更多經驗與學習,讓你更了解自己,讓你更知道自己該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然後,你可以像圖中揭示的圖像一般,無比自由,奇蹟式地在生活中像空中飛人般地,被支持,被承接,或著承接與支持你身邊的人。那是,生活的況味。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禪卡專欄:11/30-12/06,No-thingness。
請試著全心全意地,去經驗你的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不閃避,不躲藏。不論向你迎面而來的是什麼樣的處境,請試著直接接受它。生命,就如同一齣舞台劇。我們是劇中人,但我們忘了這件事:所有我們面對的處境,其實都是自己寫好的劇本。
譬如,你本來已經很急躁了,這急躁本來就在,但你的先生太太爸媽小孩朋友,剛好在你旁邊,以他們自己的步調做事,然後你開始覺得他們拖延了你的時間,他們在妨礙你--於是你開始生氣!你開始怪罪他們。
這只是個小短劇的劇本。咱裡面有成千上萬的劇本,等著我們演出。有輕薄有厚重,有許多甚至是你要演進去了,在裡面反覆經驗咀嚼,你才會知道自己到底在演哪齣。
請全心全意地,去經驗自己的角色與生活。就如同在舞台上全心全意的演員--他們會有那些瞬間浮現:沒有人在舞台上,沒有一個人在演,而所有的事情,繼續運轉發生。當演員全心全意地處在當下,那更像是一個空的舞台。
這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或禪公案。當你全心全意投入每一個經驗,同時保持覺知時,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經驗。那是:一切照它自己的樣子發生,你也同時清清楚楚地感知到當下發生的一切,那時,一切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
而那才是生命的本質:空無。因為所有有形的一切,所有的發生最後都會消失。最後我們剩下的,只有空的舞台。而這個舞台,最終也會幻滅。所有的發生,都是以空無為背景,以空無為舞台。
請全心全意地,投入你生命中,向你迎來的一切。在這裡,契入空無,契入存在本身。而這是真正的經驗,真正的學習,與真實不滅的知識。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禪卡專欄:11/23-11/29,Silence。
寧靜,不是說我們要找一個地方,尋求安靜,逃離塵囂。因為寧靜無法外求--你可以去任何山光水色杳無人跡的地方,然後心裡還是繼續煩躁與掛心。你也可以在任何的喧囂中,好好跟自己待在一起,而不會受到任何事物打擾。
是寧靜或喧囂,其實取決於我們自己的狀態。你一定有過這種經驗:有的時候,你覺得非常閒適,歲月靜好,什麼事都煩不了你;有的時候,也許只是在路上有人擋了你的道,你就覺得怒不可邁,備受打擾。
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狀態。
試著在自己裡面沉澱下來,就是跟自己待在一起,看著自己所有的行動、所有的反應,發生又消失,升起又落下。慢慢你會感受到一股寧靜:一層又一層,越在深處的你,越是不受任何事物的打擾。
沉浸在自己裡面。
關於禪卡專欄。
持續接禪卡諮商個案中。詳細的訊息,請看這裡。
每週二19:00~22:00,我都在穆勒咖啡館駐店。歡迎來找我玩 :)
假如需要預約其他時間,請加入Aarti禪卡諮商/靜心工作坊粉絲頁,私訊預約時間。
寫這個專欄,是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練習。除了透過每週的抽牌,給自己一些提醒之外,也試著練習,如何用最淺白而簡潔的方式,釋放訊息出去。
這個專欄,不是一個占卜。
它不是在告訴你,這一週你會發生什麼事。它是在告訴我們,這一週可以提醒自己些什麼。帶著這個提醒,我們可以好好地去經驗這一週。
如果我們把自己的生活看做一段旅程,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個旅行指南。
就如旅行指南一般,這裡面會有一些資訊和一些提醒,這些東西,不是在告訴你該怎麼走,而是給與一些資訊與建議,讓你在自己的旅程上,做些參考。
而每個旅人,都有全然的自由,去選擇旅行的方式。
==
這個專欄同時也會在穆勒咖啡館粉絲專頁上連載。
如果每週的專欄,對照到自己的生活上,有任何的經驗與觸動想要分享,或是對牌的內涵需要更多的釐清,都歡迎在粉絲頁的專欄文章上留言分享,得空我就會回覆 :)
每週二19:00~22:00,我都在穆勒咖啡館駐店。歡迎來找我玩 :)
假如需要預約其他時間,請加入Aarti禪卡諮商/靜心工作坊粉絲頁,私訊預約時間。
寫這個專欄,是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練習。除了透過每週的抽牌,給自己一些提醒之外,也試著練習,如何用最淺白而簡潔的方式,釋放訊息出去。
這個專欄,不是一個占卜。
它不是在告訴你,這一週你會發生什麼事。它是在告訴我們,這一週可以提醒自己些什麼。帶著這個提醒,我們可以好好地去經驗這一週。
如果我們把自己的生活看做一段旅程,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個旅行指南。
就如旅行指南一般,這裡面會有一些資訊和一些提醒,這些東西,不是在告訴你該怎麼走,而是給與一些資訊與建議,讓你在自己的旅程上,做些參考。
而每個旅人,都有全然的自由,去選擇旅行的方式。
==
這個專欄同時也會在穆勒咖啡館粉絲專頁上連載。
如果每週的專欄,對照到自己的生活上,有任何的經驗與觸動想要分享,或是對牌的內涵需要更多的釐清,都歡迎在粉絲頁的專欄文章上留言分享,得空我就會回覆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