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則已經翻轉整理了好幾次,但我想,我還是需要把一真出生的過程,一直到他回家的這段經驗在這裡做個整理。不然,總有一絲懸念在那邊。
脫離了當下的那些處境,現在我所期望的,只有讓孩子平安健康地長大。而他出生的經驗,其實一再地提醒我,事情很可能跟我想的,並不一樣。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我對西醫那極度的不信任?
相信因果業力,卻無法看透,一個勁地拿自己盲信的法則套在他人身上,是我昏昧無知。而遇到了如此親密的人--我的另一半,我的兒子,那愛情更令我更加盲目。我無法看透因果,無法看透什麼是他們當下真正需要的,而只是任憑自己的信念、自己覺得好的一切,強加在他們身上。
結果只是為了自己。
為了自己的佔有慾,為了自己不知從哪來的信念,我與當下他們所處的因緣抗爭而徒勞。我是極度不願意去相信,卻知道若我繼續堅持,對他們母子只有造成傷害。
我不願接受產程進展不順利,需要藥物協助,需要開刀。
我不願接受兒子出生時遇到一些狀況,需要醫療協助。
我不願接受其他人越過我,直接給予我的親人他們覺得必要的處置。
隔了幾天回頭看,我的輪廓越發地清楚,就是一個迷信人體神奇自癒力而冥頑不靈放棄治療的中年人。
拿起利劍來,我的確能夠大鬧一番,無論如何都能把自己說成正確的,把我憎恨的那些人,貶成一文不值。但我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那不是我能踰越的分際。要那麼蠻幹,等著的就是撕裂與受傷。
所有我對院方的質疑,其實都能把矛頭轉回來對準我自己而完全說得通:諸如,「你怎麼知道那些處置不會對他們有影響?」「你怎麼能夠知道甚麼才是他們需要的?」「你怎麼能夠把孩子搶走?」
我需要把這些經驗,深深地反覆咀嚼吞落。
以此為戒。因為「我自己」,就是道路上最大的阻礙。
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領新角色。
父親。這真是個太過奇怪的角色。幾乎有點奇怪到讓人不禁懷疑上帝是不是搞錯了甚麼?
好像,從懷孕開始,一直到生產,到哺餵直到孩子斷奶的時候為止,這麼長的一段時間,父親的「實質功能」就只有射精而已(那還是在懷孕前哪)。其它的時候,除了心理上與經濟上的支持,基本上都處於一種幫不上忙、插不上手,使不上力的狀態。
別的不說,就是生產時恨不得肚子長在自己身上痛也不可得。而當孩子哭著討奶時,也只能跟著嬰兒一起,眼巴巴地看著媽媽。父親哪?但且不要在這過程裡有些甚麼自己太多的意見與期待,多添得母親要多照顧一個人,好像就已經是萬幸了。
但人的心理與身體真是奇妙。分明是父親,孩子出世後,一樣會在身心上產生巨大的質變。是催產素也跟著爆發了嗎?無論是怎樣,在孩子誕生之後,好像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眼裡只剩下孩子。一切的行動思惟想法,都變成以孩子為中心,除此之外的一切都無所謂。即使要做盡一切天理不容的事,哪怕只是為了能讓孩子喝上一口奶,能和母親待在一起,我都願意去做。
有一點熟悉--就像是和愛人陷入熱戀一般的感受--又有一點不同,這變化,要來得更直接,更強烈,更毫無疑問一些。
而這樣強烈的內在變化,對比父親這個角色的無用與無能為力,實在顯得太不相稱。甚至可說是一種矛盾,令人更加難以理解這個角色。
是以無從理解,亦沒有一個令自己心滿意足的範本供自己仿效(天可憐男子,可真曾有能人完美演繹過這個角色?)好像,也只能從著自己的本性與特質,在這矛盾中一步步走著活著,慢慢參悟罷!真要有樣板,可也離自己夠遠了。
身為一個違反自然,純社會性功能的角色,我所知道的,實在太少。
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禪卡專欄:10/03-10/09,Thunderbolt。
有如脫去老朽的殼。雷電這張牌,揭示著這個現象:老舊的模式瓦解崩潰。
我們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那些你習慣的應對方式,處事方法,反應模式,再也不能給你任何幫助的那個時候。假如我們非常依賴自己的這些用來保護自己,行走於世間的殼(那幾乎就像是腳踏車的輔助輪一樣),我們一定會摔倒,然後不知道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恰恰就像是那輔助輪突然被拔除,摔了個坑一樣。
那些拐杖輪椅輔具,我們用得太習慣了,幾乎要以為那就是我們自己的一部份。一旦失去作用,就有如斷手斷腳,忘了要怎麼行走於世間......在這種時候就連要再站起來,都可能感受到自己好像失能一般無能為力。
但我們終歸要試著用自己的雙腳行走。不拿掉輔助輪的話,你永遠都不會知道真正在騎腳踏車是怎麼樣的一回事,是什麼樣的感覺。
不用著急,面對所有我們無能為力的窘境,也不要急著找到新的應對方法。試著慢慢地重新感受自己的身體,試著慢慢地表達自己目前的處境,我們可能會摔跤又摔跤,可能會因為感到無能為力而沮喪或爆怒......但就是,花更多的時間陪著自己,你一定會知道,一定會在所有的挫折中學會,怎樣用自己的雙腳移動。
那自由而無限的感覺,在我們的路途彼端,從來不曾停歇地召喚著我們,往那裡過去。
記得,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道路。
--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禪卡專欄:9/11-9/17,Courage。
你並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別說明天--我們連下一刻,會有什麼發生,都無法確定。假如我們覺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覺得可以確定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那麼我們幾乎可以確定,自己是活在自己的舒適區裡,那猶如種子硬殼的裡面一般的地方。
我們很擅於保護自己。因為當衝突發生,當狀況發生,當我們覺得受到攻擊,當內心的矛盾和糾結升起,我們的內在會有非常不舒服的感受。所有這些狀況,再再地挑戰我們的安全感,而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性,就是避開所有不舒服的感受。
葛吉夫用的詞是「緩衝器」--這詞用得真好。那就有如安在車上的避震器一般,讓我們覺得舒服,讓我們不受衝擊,然後我們可以繼續無傷地,躺在自己的種殼裡面繼續作著自己的夢。
我們當然可以繼續待在這裡,不用有絲毫改變......只是,生命一如河流。祂無法容許有什麼是僵固不變的--待在你的種殼裡,很好。但是會不斷不斷地有重複相似的狀況,要來一再地敲你的門。那扣詢會越來越強,直到你無法忽視;那衝擊會越來越大,你儘管可以閉著門,直到那你無法遏止的力量,破門而入。
到那個時候,我們真的無法不受傷。也怨不得世道無情,那僅僅是,我們花了多大的力氣在守住自己那渺小的一方淨土,就得到多大力氣的反饋罷了。
就長點智慧吧,別讓事情走到那步田地。我們守住的那方淨土,實在不是淨土。那是一個令人窒息的痂殼,一層一層封住我們自己,難道我們不曾發現這裡的空氣有多令人窒息?難道我們不曾渴望過全然的自由?
而自由需要付出代價。
我們得面對所有令我們不舒服的處境。我們得卸下所有的防禦,讓自己處在風險之中。我們得讓自己敢於受傷,會有很多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幾乎就要死去......
而無論你如何選擇,都無法逃避這個命運。要嘛,就是那麼著,別讓自己太舒服,拆掉所有的避震器,讓自己赤條條地面對這個世界;要嘛,就是繼續逃走,然後有如一粒微塵,被這個本質上就是不斷變化的世界,碾碎。
聽起來很無奈?
你要不要試試看?那讓自己活出來的美好感受,只有踏出那一步的人,才嚐得到。
--
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禪卡專欄:8/29-9/04,Past Lives。
我非常討厭欠債。而我想,可能也沒什麼人喜歡這種感覺—總覺得心上有虧欠,心裡不踏實。所以,開間咖啡館,每每有朋友為我設想,想些一般常見的商業模式—像是預付式的會員方案,我總是備感抗拒。是啊,事業事業,要成事,就得在業裡打轉。錢先收進來了,事情好做。可那一筆一筆,都是虧欠。
若說有什麼心底最深的心願,那莫不是經驗滿滿,但走時兩袖清風,所有願皆了,沒欠人什麼,也沒賒人什麼,事事兩清地上路,該有多滿足多輕盈?而我們過去(還別說前世),是跟多少人結了樑子,結了未解之緣?
說還債太沈重,但確實我們今日的處境,莫不是心底發的一個又一個的願—有些還記得,有些早已忘卻—所促成的因果。
我們想要這個,我們想要那個。我們心底想實現一些事,那麼老生常談,你得付出當付的代價:要那麼收穫,得那樣栽。
而當我們動用方便,就會有更多的代價得償。就如同信用卡的循環利息——譬如,為了讓店裡能開始自烘咖啡,我做了個募資案,請朋友們贊助支持,而要還的,當然是當初承諾的回饋,還有得密集兌現的時間壓力。這就是相應的利息。
信用不好是會破產,有還不完的債的。這話,在世間法或更深的宇宙法則裡,皆通。財務槓桿運用得好,可以幫助我們實現一些事(最簡單的就是公開說你要幹什麼事,在什麼時候,然後完成它!)兌現,累積信用,下回你要成什麼事,自然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運用得不好,等著破產還債吧。
人哪,差就差在對自己有沒有自知之明。發了的願,自己是否承擔得起?而說到頭,誰也別怨。我們今日的處境,沒有任何藉口,都是自個兒造成的。還願,還得甘甘願願。
不瞎扯了。我可得趕緊繼續工作,了業啊了業。
祝大家還願甘願,兩袖清得了風。
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禪卡專欄:8/15-8/21,Flowering。
(又開花?啊是要開幾次?)
這半年內不知是第幾次碰到這張牌了。是吧是吧,沒有參透沒有悟透,總是還有更深的可以說。那就來說吧。(呈丟筆貌)
我想說的是,你那邊有什麼,你就展露什麼。你那兒有一杯水,你就分享那杯水。你那兒有一坨屎,你就分享一坨屎。那兒有個瘡碰不得,你就亮出來跟人分享那個膿。這會兒工作累得要死又碰上客戶吱巴,下班去喝杯酒,吐吐苦水去!
我們都誤會了。看到那個什麼開花什麼盛開什麼分享,就覺得我一定是要有點成就好棒棒,才有東西與人分享交流。說起來,你拿什麼東西出來,實在是無關的。假如我們非得要打腫臉充胖子,非要有所成,才能與人交流些什麼分享些什麼......那不過是在假裝。
假裝我們很有見地,假裝我們很成熟,假裝我們很有經驗,假裝我們很有擔當。假如我們非得覺得自己要有什麼才能拿出來,才能"盛開",我們所有能做的事,就只剩下做假。如果墮落到這步田地,那真是開了朵塑膠花,好棒好棒。
別再裝了。也別再覺得自己不足(假的!你業障重嗎?)在你所在的地方,就是把自己開放開來,與人交流。就是把自己開放開來,把所有我們那些覺得不好見人的地方,攤出來晾晾。
重點從來就不是你表現得如何,而是我們能不能不顧顏面,沒有架子,沒有得失的,就在你的生活中活著,也不逃避所有迎上來找你的一切有情。
不要思考。
沒有準備好的一天。
沒有你也沒有我。
就是往前踏一步迎出去,就是了。
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禪卡專欄:8/08-8/14,Sorrow。
這段時間,日子不會太好過。從上週的狀態一脈相承,我們在日常裡,在在還是在面對自己的脆弱與創傷。這一週,可能還是不大好過,但始終是開始撥雲見日的一週,Sorrow。
在深深的憂傷與失落裡面,我們開始認知與意識到,原來一直以來我們是如何依附/依賴在各種外在的人事物上。也許是身邊的親密的人,也許是工作夥伴,也許是某種信念,也許甚至是某種工具,更有甚者,依附佛法,依附宗教。
我們是那樣脆弱。當我們無所依附的時候,面臨的深深的恐懼,總讓我們胡亂往身邊亂抓一把,去抓住所有那些能「支持」我們不致沉落的一切--某種言語的安慰、某種價值感,好讓我們覺得落地,覺得有所依歸。然後暫時抓住了一些東西,安心了,隨著時間逝去,隨著無常,那些我們所能抓住的一切,只能再次崩塌與消亡,讓我們繼續沉落。像極了在無底深淵裡一路下沉一般。
人生的旅途,其實就在一路看破這一切的虛妄:所有我們能夠安住之處,那些暫時的住所,終有一天會幻滅。而一路失去所有的依歸,在這當中才升起自己的力量。
就去經驗那憂傷吧。去經驗那些過往依附的一切幻滅的過程。所有的這些說法,才不致又成為一種新的依歸。在生命無常中,體會那奧妙的一切。在失去所有的依歸中,找回靠自己的雙腳站立的能力。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禪卡專欄:8/01-8/07,Ice-olation。
有的時候,這樣的感受會浮現出來。悲傷,覺得自己不被理解,覺得自己不被接受與認同,覺得沒有人可以同理自己的感受。我們選擇將自己封閉起來,隱藏或是忽略自己的悲傷,因為對他人的理解不抱持期待。然後我們頑固地待在自己的憂傷裡,不再與外界有所交流。
面對這樣的處境,其實幾乎無法多說甚麼。因為我知道,待在那樣的狀態裡,是什麼樣的感受。假如有人說我應該開放自己,我會反過來更加封閉;假如有人拙劣地理解我,我會感到非常憤怒;如果有人真的深切地陪伴與同理我,很有可能我不會有任何改變,只是形成一種依賴,還把對方拖進自己那冰封的低谷裡--最終他人受不了而逃離,還能證明的確沒有人關心自己。
明明是夏天,卻寫得自己的心都冷了。
沒有關係。就待在這個狀態裡面,清清楚楚地去了解與感受自己的狀態與處境。但是不要耽溺,不要對任何一件事下結論--因為我們太容易陷入那個陷阱:先認定了實驗的結論,然後用所有觀察到的現象去佐證它,證明我們就是處在自己的憂傷中,無可救藥。
假如要談開放,我們該開放的,不是強迫自己從這個處境裡走出來,強顏歡笑。不是不尊重自己的狀態,用各種各樣的正面思考「正能量」強迫自己打起精神--那會對我們的內在,造成更大的撕裂和創傷。
我們唯一要開放的,只是讓自己沒有定見。接受自己當下的處境,沒有意見。仔仔細細地去觀察,去感受,去聆聽自己的聲音。當我們不下結論,不先入為主地認定自己就是如何,我們也就開放了一個可能......那是,所有的現象,所有的狀態,都有它自己的步調,自行流動與變化。
就是巨大的冰川,都會以她自己的速度,移動循環。看著,看著。絕美的生機會在我們的安靜裡面,突然就被自己看見。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禪卡專欄:7/18-7/24,Receptivity。
「接受」這兩個字,可能在這個時代,也已經過度地被濫用與誤用,而喪失了它本來的味道了。所有的宗教玄學,身心靈或修行體系,再再地在談這件事,而無奈,無法接受的人,卻是特別喜歡談「接受」。
我們會這麼誤用。當一件事我們備感困難,要去面對要去經歷時會碰觸到我們內在心性的弱點時,我們就會談「接受」。「接受」自己,「接受」現實,「接受」所有的無可奈何,然後我們所以可以不去行動,不去經歷。當然,也就避開了自己內在那些弱點與障礙。
頭腦很狡滑,而意識的表層最擅長的事情就是隨自己的喜好解釋與搬弄,讓所有的說法為自己服務。小心這件事情......然後,進入一種非常真誠,對自己沒有隱瞞,不找藉口,不合理化的狀態(或說至少有這個心願),然後我們才有辦法談「接受性」這件事。
因為那會很痛。接受自己,接受身邊顯現的一切,伴隨而來的是巨大的疼痛。所謂「接受而感到喜樂」這種說法,太多的時候都是一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一種放棄。真正要契入「接受性」時,我們會碰觸到內在那些碰不得,一碰就痛,本質上身體上難以接受的痛苦。
所有的人都非常容易在這個地方退回,閃開,合理化。然後回到那個所謂新時代的「光與愛」裡,繼續渾渾噩噩地過下去,眼不見為淨。
放開所有你自我保護的機制。在人事物的因緣裡,不要急著一口氣就用你習慣的方式反應、解釋、為自己找各種理由或試圖改變別人的想法甚至維繫自己的顏面。就只是聆聽,就只是暫緩你自己的頭腦與意見,去看。
你的內在必然會非常疼痛。而接受,就只是待在那些不適與疼痛裡,不迴避,不閃躲,也不做什麼。看著那些所有的痛在那邊自行變化,不去導引與操作它們。不要有意見,不要有說法,不要有想法,不要解釋。
我們在這裡契入實修。契入真正入世的生活裡。
--
生活與日常的因緣,很多時候很容易讓自己感到不舒服。說起來也都是自己造的業。
而接受不是一種放棄,是接受事情就是那樣發生,也不迴避內在的痛苦。讓所有的痛覺在內在自行變化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深層的經絡按摩與拍痧。所有我們感到痛苦而避開的地方,都會是我們內在有阻礙的地方。(假如一直避開,其實就在累積病氣,久了之後習氣頑固難以溝通,又或身體病痛,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接受這一切。恢復身心平衡,要在這個地方開始。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七月小記
六月,風風火火開始新的計畫,也風風火火開始了許多人事的劇變。雖然一開始,就可以感覺與預測到這件事,實際面臨時,可就是另一件事了。整個七月開始,就像是一場靈魂的重量訓練。
很多過往傾斜的依賴關係,一個一個脫落。糾纏的能量解開的同時,也牽動一個又一個固著在內在的,已經和肉長在一起的痂殼。在這過程裡面,現實感受到的,就是內在不斷地拉扯撕裂拉扯撕裂。
很難待在那個,被扯裂開來,充滿痛楚、不安與恐懼的當下。會禁不住地要去抓,當然抓不住--而往往轉變成憤怒,失去價值感與依歸,失去方向感,沮喪,種種亂七八糟的感受。幾次大塊大片的痂殼剝落的時候,禁不住充滿憤怒地向外展現,竟也安然無事渡過了,直可說萬幸。而一次一次,似乎更能緩一緩,試著讓自己在那當下,不急,慢慢適應。
靈魂的重量訓練,不能用力。那在在考驗的,不是表面上的強悍。而是能不能,在各種難受的處境裡面,試著再待著,再待著......待在那個心痛裡,待在那個全身不適的地方,然後繼續就著眼前的機緣,繼續生活。
然後面對著前方一大片的黑暗,在衝突衝撞,跌跌撞撞裡,摸索前行。
==
我不知道路要往哪走,只聞得到開闊處的空氣的味道。
我不知道要受多久多痛得苦,只知道這個當下那就是我的現實。
我不知道生命,不知道我自己存在於此,究竟是希望抑或絕望
只知道即使在痛苦最劇烈的時刻,這些感受事實上還是會不斷變化。
當放棄了掙扎
當放棄了想望
當放棄了所有的自以為
這些痛苦得覺受竟能化成一種激昂
而它繼續在變 繼續在變
==
我無能為人領路 亦無能為人渡行
未料度盡自身之路卻不得不與人相繫
很多過往傾斜的依賴關係,一個一個脫落。糾纏的能量解開的同時,也牽動一個又一個固著在內在的,已經和肉長在一起的痂殼。在這過程裡面,現實感受到的,就是內在不斷地拉扯撕裂拉扯撕裂。
很難待在那個,被扯裂開來,充滿痛楚、不安與恐懼的當下。會禁不住地要去抓,當然抓不住--而往往轉變成憤怒,失去價值感與依歸,失去方向感,沮喪,種種亂七八糟的感受。幾次大塊大片的痂殼剝落的時候,禁不住充滿憤怒地向外展現,竟也安然無事渡過了,直可說萬幸。而一次一次,似乎更能緩一緩,試著讓自己在那當下,不急,慢慢適應。
靈魂的重量訓練,不能用力。那在在考驗的,不是表面上的強悍。而是能不能,在各種難受的處境裡面,試著再待著,再待著......待在那個心痛裡,待在那個全身不適的地方,然後繼續就著眼前的機緣,繼續生活。
然後面對著前方一大片的黑暗,在衝突衝撞,跌跌撞撞裡,摸索前行。
==
我不知道路要往哪走,只聞得到開闊處的空氣的味道。
我不知道要受多久多痛得苦,只知道這個當下那就是我的現實。
我不知道生命,不知道我自己存在於此,究竟是希望抑或絕望
只知道即使在痛苦最劇烈的時刻,這些感受事實上還是會不斷變化。
當放棄了掙扎
當放棄了想望
當放棄了所有的自以為
這些痛苦得覺受竟能化成一種激昂
而它繼續在變 繼續在變
==
我無能為人領路 亦無能為人渡行
未料度盡自身之路卻不得不與人相繫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禪卡專欄:7/11-7/17,Flowering。
實在不是刻意要拖稿,而是這週的這張牌,我自己參了好幾天,才略略領悟它要告訴我什麼。Flowering,開花。
剛抽到這張牌的時候,我著實感到困惑。因為我處在一個相當疲倦,能量低落的狀態裡。我實在不知道它要對我說什麼?因為我不認為自己處在那樣的狀態:洋溢而成熟,將自己的芬芳,自己的美好特質充分發揮出來,讓身邊的人也能受惠。
我在那能量低落的狀態裡,幾乎只想一個人躲起來,慢慢調養恢復自己的精神,或是想要別人來支持自己解救自己。好像談不上什麼分享不分享,盛開不盛開。
在這三天裡慢慢磨著。身邊有一些因緣,還是要我去與人接觸,與人交流。然後我發現,原來與人交流可以是一件美好而不耗損能量的事。
我的習性是這樣:面對生活裡的各種困頓,總想自己一個人去面對,一個人去超越它。然後當我奮戰得心力俱疲,就回到那個一個人的小空間裡,自己補充能量,然後反覆。這麼一路走過來,竟也超越了一些挑戰,跨過了一些自己心性上的弱點,說來也不可思議。
然後當我一回頭,發現自己只剩下隻身一人。因為我從來不知道如何開放自己,如何分享自己走過的過程(因為中間都極少與人交流啊),然後身邊的人也就不知道該如何跟我相處。這路,似乎走到底了。而經過這幾天的經驗,我知道這張牌在告訴我的,是如何再一次讓自己開放,如何試著再一次去聆聽身邊的各種聲音,與人分享和交流。
我們在自己走過的路上,總有些傲慢,或是認為不足為外人道之處。因為我把自己的認識--那些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面對的一切--用在錯誤的地方:不足為外人道矣。而忘記了交流本身,其實就只是一種分享,一種流動。而殊不知這卻把自己的路走死。因為這麼一認定,這個世界就開始與自己無關。這麼一認定,就也認定了身邊的人無法給我們任何協助與滋養;也認定了自己無法給其他人什麼支持或參照。
開花,不要自顧自地在山嶺上孤芳自賞。
再一次地去面對去聆聽,去交流去談論那些所有你自己覺得你早就知道得事情。再一次開放,讓其他的人可以進來自己的領域裡。你比你所想的,擁有得更多。比你所想的,能分享得更多。只要你不是對那些走過的路看不上眼,不耐煩(這什麼心態?),永遠你都能跟身邊的人,分享一些什麼。而到頭來會發現,在這過程受惠最多的,得到最多滋養的,是自己。
再一次讓自己開放,然後在其中,我們會發現所有那些早被我們自己遺忘,變得理所當然的事--剛剛好就好像,從頭養育一個孩子,跟著他經歷成長的心情。
道路,在這裡展開。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禪卡專欄:7/04-7/10,Guidance。
這段時間,我安排了大量超過自己負荷的工作。作息大亂,全身的筋骨好像都在發出慘叫,體內氣息也相當紊亂。在我寫這週的專欄之前,活像隻在解剖台上掙扎抽動的青蛙,無法理解自己的狀態,在活動中觸碰到反射區時就抽痛彈開。
在此刻這個當下,我不知道路在哪裡。我也聽不到內在引導的聲音,在這一刻,我的現實即是如此。是的,很難受,身體很不舒服,很想迅速離開當下這個處境,可是我知道,不行。
假如我們錯把「逃離與反抗當下的狀態與處境」錯當成「內在的引導」的話,我們會陷入更深的迷宮裡。在這種難受的處境裡,我們思索要如何逃離--要嘛想方設法,逃避這些感覺,要嘛試著硬扛,一猛勁想要熬過去撐過去,其實眼睛卻看著那虛假的解脫之境。不管是哪一種,都不是對自己的狀態真正的接受。
內在的引導,不是那樣平面式的,非A即B的選項。而只是看著,只是看著。有些事情會自己發生,會自己變化,會自行轉變。在這當中,有我們要面對的各種處境和應付的代價。你得靜下心來,待在所有懷疑與不確定中,待在所有路上的障礙中。不想辦法,也不逃避所有應付的代價。
路會自己長,引導不是引導,而是一條你根本不需要思索的道路。而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去尋找任何的指示與導引,而是安定自己那顆浮躁不定的心。讓我們慌亂而眼盲的心,恢復它本來的視力。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禪卡專欄:6/27-7/03,Postponement。
我們非常善於欺騙自己,幾乎達到一種自我催眠的程度。這個遊戲我們玩得非常精到:當我們不想面對的時候,我們就避開。
當我們不想負起責任的時候,我們就假裝看不見,假裝忘記,假裝忙碌,假裝「要看清楚方向」而必須等一等--如果你想的話,可能還能再找出五十種說詞來用--然後還真就的有那麼多無奈,那麼多不可抗力,那麼多得看清楚的方向,以致於我們總是錯過時機去做那些我們不想面對的一切。
然後因為那麼地不可抗力,所以我們他媽的一點責任都沒有,好心酸,好無奈。然後末了整局都毀了,還能說要「脫離自己的舒適圈」,轉換到新的環境新的跑道。
假如我們還能看出這整齣戲的荒謬,假如我們還能認出這一整齣其實都只是在做做樣子(而其實根本沒有人在意也沒有人在看,我們只騙得了自己),那我們的昏迷指數還不致令人絕望。
要很警覺我們自己用的語言。因為好聽話表面話誰都會說,可我們內在說這些話的動機,究竟是為了挺起胸膛過日子,還是在找理由找藉口合理化?當你說這些話(不管你有沒有說出來)的時候,你裡面的感覺是清晰暢通,還是好像找到了一個隱蔽處,鬆了一小口氣?
那個小小的隱蔽處,那個我們覺得安全舒適不用動的地方,才是他媽的舒適圈。(抱歉啊,這個詞已經被用到爛了所以看了就有氣)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舒適圈。而我們會用所有的語言來當作自己的藉口,合理化自己的拖延與不願負責。
然後呢?
該做什麼做什麼,不要拖延。也不要再問什麼是自己該做的,別問自己他媽的天命是什麼。就眼前的機緣,就眼前你在幹的這事兒,就你覺得最難挺起來而渾身不自在的那事兒,邊做邊看。路會自己長,如果我們不逃避的話。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禪卡專欄:6/20-6/26,Experiencing。
遠行的準備已然完成,現在是那道路開啟的當口。在今天的牌裡,我們要給每一個在自己生命旅途裡的行者,一點小小的叮嚀。
不要恣意浪費你的力量,不要一猛勁地瞎幹某個小小的癥結點,不要緊盯著目標不顧一切地衝出去。還記得剛剛在學騎腳踏車的時候嗎?如果我們充滿緊張,目光總是會落在前輪一公尺內。緊張兮兮地抓著龍頭,然後總是會突然就出現一個坑讓我們摔落。
不是上天要找我們碴讓我們摔坑。而是我們的目光太過於狹隘,以致於看不見那個坑其實近在咫尺。而能讓我們把目光放遠的,並非強調要看著遠方,亦非某種特定的技巧......而只在於放鬆,同時感知著自己身體裡面的平衡。
Experiencing--正在經驗--給我們得提醒就像是這樣。不論我們朝向哪裡去,不要忘了在途中繼續感受自己內在一切細微的變化。正如飛機要起飛與降落,騎自行車要起步時一般。遠離了自己,等著摔坑吧。而倘若我們能夠在這當口上定下心來,安穩地與自己同在,每個我們接觸到的人事物,都會成為旅途上的風景與祝福。
願大家有美好,且與自己日益親密的一週。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禪卡專欄:6/13-6/19,Rebirth。
在你的表達裡面,看到自己在這些表達背後的意圖。不要阻止自己,而是邊說,邊看。看到所有的表象它背後的背後。看到所有你的反應的背後的背後。
我們有太多太多的「非如此不可」,一如活在泥沼之中。
我們如同一頭駱駝,任人擺佈,盲從。遵從著一個又一個規則又或教導,不知其然亦不知其所以然;我們如同一頭獅子,憤怒吼叫著要爭取自己的權益,而依然深陷在受到控制的幻覺裡,不斷地如同唐吉軻德,要去攻打那不存在的巨人。
而有何時我們是真正自發的,貼近著自己內在真實的渴望與感受在行動?不,我們無法。我們活在一個又一個的牢籠裡,穿越一層,還有一層。今天在這個地方要力求表現給週圍的人看,下一刻,要奮力提出自己的主張,以顯示自己的想法與獨立。如果我們能稍微慢一點下來,細心地感受自己內在的處境......
我們會發現裡面有一個又一個的緊張,一個又一個的征戰。內在一點空間也沒有,只剩下一個又一個的「非如此不可」,然後你終於發現,這種死板僵硬缺乏空間,只在不斷地將周圍的人推開。你無法唱歌,你無法起舞。
不要相信。不要相信這個或那個說法,不要執著於這個或那個做法。假如我們能給自己更多的空間呼吸,假如我們能夠在每個行動裡面,稍微放鬆下來......這時候我們才能發現,原來所有那些上一秒我們深信不疑的想法與做法,全是虛妄。
沒有要去哪裡,沒有要達成什麼目標。沒有放乎四海皆準的準則,沒有一個無往不利的法門可以解決我們任何的問題。眾聲喧嘩,聽。聽到聲音裡的無聲,看見密室裡的一絲微光。
在雜物堆積的處理場裡,我們自能感受到一絲微風吹起,再生不可語,妙不可言。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禪卡專欄:6/06-6/12,Harmony。
在現在這個當口,要去讀入這張牌的訊息,對我來說有點艱困。
因為我習於去「找出問題」,我習慣去處理,解決,安排,以確保每一件是被安排地妥妥貼貼,最好,還能更往自己前進的目標更踏一步出去,再一步。
而這樣的習慣,這種「精進」,卻往往會是一個認自己怎麼看也看不清看不全的盲點。因為所有的目光都在前方,所有的目光都在蒐尋,所有的行動都務求快速精準。然後我們就這麼著又再一次偏離了當下。
不要發了瘋似地繼續安排與解決問題。否則我們總是忘了去感受自己現在真實的處境與狀態。如果我們感受不到自己的內心,如果我們無法安定在自己的內在,我們所有正在從事的事,到底會把我們帶到哪裡去?
安定在自己的心頭上,然後慢慢褪去一身的蠻勁與火氣。慢一點,再慢一點,而不是踏一步,再踏一步出去。沒有什麼事「非如此不可」,也沒有太多的事非得要你費心去處理安排。假若我們自身之內都充滿了急躁與衝突,要如何期待這個世界不充滿混亂?
細細地去感受自己的心,自己的身體與內在的感受。慢慢我們會回到那個安靜,清涼的地方。在這一處,別無所求。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2016/6/6~12請假一週!)。
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禪卡專欄:5/30-6/05,Moment to Moment。
不知為何,看到這週的這張牌,我第一個想起的畫面是《神隱少女》最後的橋段:在走出那個隧道前,不要回頭。
也許因為我是一個擅長並(著魔地)喜歡事後檢討的人。我喜歡歸納、整理,把經驗理論化並且不斷修正,總想試著用這樣的工作方式,確保系統經常更新,確保自己的路走得越來越精練,確保每一次的經驗都能為我所用,確保自己能得到一些什麼,學習到一些什麼。
而事情不是這樣弄的。每每當我想要檢討,檢討那些我摔了跟的地方,我就又回到那個情境,繼續鬼打牆,繼續無路可出。然後我早就錯過了下一個片刻發生的事情--就因為我把自己固定在上一個片刻,非得要在這裡找出結論不可。在別人眼裡看來,簡直像是在找碴。
然後這個結硬是理得清清楚楚,梳理開了吧?其他的地方卻是要攪成一團亂。就好像一股蠻勁地想要解開糾成一團的毛線,只有越理越糟糕的份。就好像,描繪一幅畫,硬是要在每個細節上繼續鑽研,這個角落畫仔細了吧,退兩步看,那整幅話肯定破碎零散。因為鑽研不盡,因為較真不完。因為所謂理清,所謂鑽研,那維度其實可以無限延展,就好像倍數可以一直調下去的顯微鏡。
這週的這張牌,給我們的提醒是,不要往回看。
一個片刻又一個片刻地重新面對當下的景況,你只要看著遠方,自己一路走來的脈絡和方向就行了。繼續走,繼續走,跌倒了也不回頭,不檢討,不理清頭緒。那一點幫助都沒有,而你也一點不需擔心:那些坎,不會平白無故消失的。你不回去找它,它自己會來找你。而你會一次又一次地,更加熟悉,更能清清楚楚地就看著自己再一次摔入同一個坑,跌了一鼻子灰。
沒事。繼續過你的生活去罷。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也許因為我是一個擅長並(著魔地)喜歡事後檢討的人。我喜歡歸納、整理,把經驗理論化並且不斷修正,總想試著用這樣的工作方式,確保系統經常更新,確保自己的路走得越來越精練,確保每一次的經驗都能為我所用,確保自己能得到一些什麼,學習到一些什麼。
而事情不是這樣弄的。每每當我想要檢討,檢討那些我摔了跟的地方,我就又回到那個情境,繼續鬼打牆,繼續無路可出。然後我早就錯過了下一個片刻發生的事情--就因為我把自己固定在上一個片刻,非得要在這裡找出結論不可。在別人眼裡看來,簡直像是在找碴。
然後這個結硬是理得清清楚楚,梳理開了吧?其他的地方卻是要攪成一團亂。就好像一股蠻勁地想要解開糾成一團的毛線,只有越理越糟糕的份。就好像,描繪一幅畫,硬是要在每個細節上繼續鑽研,這個角落畫仔細了吧,退兩步看,那整幅話肯定破碎零散。因為鑽研不盡,因為較真不完。因為所謂理清,所謂鑽研,那維度其實可以無限延展,就好像倍數可以一直調下去的顯微鏡。
這週的這張牌,給我們的提醒是,不要往回看。
一個片刻又一個片刻地重新面對當下的景況,你只要看著遠方,自己一路走來的脈絡和方向就行了。繼續走,繼續走,跌倒了也不回頭,不檢討,不理清頭緒。那一點幫助都沒有,而你也一點不需擔心:那些坎,不會平白無故消失的。你不回去找它,它自己會來找你。而你會一次又一次地,更加熟悉,更能清清楚楚地就看著自己再一次摔入同一個坑,跌了一鼻子灰。
沒事。繼續過你的生活去罷。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禪卡專欄:5/23-5/29,Innocence。
我們常常誤解了「成熟」的意義,也誤解了「天真」的意義。聽到「成熟」兩個字,你會想到什麼?世故?老練?自持而獨立?而聽到「天真」,我們又想到什麼?單純?浪漫而愚蠢?不略世事?
有一種成熟,帶有一些全然不同的品質,而那是今天這張牌在談的「天真」。我們過去以為的成熟,是一種老練與世故。因為經驗豐富,而知道什麼事情可能會怎麼樣發展,而好像能夠經由自己的經驗,去做許多的判斷。而那判斷常常都是「正確的」。
可是,假如我們拉開了一個維度去看,就會發現,其實理面充滿盲點。先來看一段我很喜歡的影片吧!
我想說的是,經驗常常會造成盲點。我們過去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經驗了某種令我們不愉快的事件與感受,自然地,我們會得到一種經驗,去迴避類似的狀況再次發生。然後,我們把這稱為「成熟」。
這不是成熟。因為我們迴避了某種特定的狀況。我們總是會以某種簡單的方式,去把原因歸咎在這個或那個之上,然後,迴避它--就好像做了一個如影片中單純的老鼠實驗,然後就這樣簡單地把上癮這件事,歸咎於毒品的存在一樣--而好像沒有人能夠去發現,事情會如何發生,常常是別的原因。那個原因,通常都與我們如何面對這個世界有關。而你可以想見,這種「成熟」,會扼殺我們繼續以一種沒有預設的方式,經驗新的事情。
當你又遇見了似曾相似的現象,當你心理升起某一種恐懼,不要忘記,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是新的。也許我們會遇見一模一樣的事情,但無論如何,我們能夠選擇再一次開放自己,再一次去用全新的角度去經驗--也許這次,你能有不同的選擇。
這個世界是一個專屬於我們自己的大實驗場。永遠不要讓自己變成老練而有經驗的。我們必須一次又一次,讓所有的事情有可能發生,無論那讓我們舒服或不舒服。而我們的實驗,會越來越沒有盲點,越來越客觀。而這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天真」。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禪卡專欄:5/16-5/22,Intergration。
更深地回到你的中心......這個世界是由矛盾構成的。矛盾、二元對立、陰陽和合,你要用什麼樣的語言都行。
人的頭腦是二進位的,它總是那樣在運作:今天,我對自己當下的處境感到不耐煩--也許是長時間看不到成果的工作與疲倦,然後我在這個地方待不住,就在這裡分裂出一組矛盾--告訴自己「假如我今天可以完成ABC三件事,一切就會更順利了」(往另一邊就會是「我先不要管這些事,先好好休息一下會好點」);然後,這時候有人來敲門,也許是想跟我聊聊什麼事,也許是請我幫忙做些什麼。在這個地方我又待不住,在奮力工作的那頭,我就覺得受到干擾,無法完成自己的工作;在逃開來休息的那頭就覺得為什麼自己連休息片刻的時間都沒有?然後要嘛敷衍對方,要嘛一猛勁盡力迎合對方,兩邊都令人不舒服。而當對方覺得不爽反應回來之後,就開始有怨懟,開始爭吵。
生命中會有那麼多的戲劇與故事,都奠基於這個現象上。假如我們不能老老實實地待在自己當下的處境裡,就會像上面說的那個例子一樣,不斷地繼續分裂,然後找出更多的理由,編成一個又一個故事。
生命的出路,在能夠老老實實地待在自己當下的處境裡,不找出路。因為所有我們找到的出口都是錯的。那是為了逃離自身,那是為了逃離當下內在不舒服的感受,而偏偏當我們逃離自己時,是墮入了更深的迷宮裡,跑得遠了,還會忘掉要怎麼回去。
忘了就忘了。就從當下的這一刻,目前所處的境地裡面,就這麼待著。不要選擇,不要判斷。不要逃離所有不舒服的感覺,就這麼著待著。
真正的路在這裡。要整合所有的矛盾,只有接受那些矛盾存在,而不選擇,不生喜惡。當兩邊都被接受之後,我們才能回到那一開始分裂的點上,繼續回返。
修定,如此而已。
而不為何,只為了那看似無選擇,看似不自由,看似無法逃離的,真正的大自由。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禪卡專欄:5/09-5/15,Understanding。
自由是什麼?
我們常常會感到被限制。這個不能做,那個是一種束縛,當身邊的人對我們反應出情緒,指出我們的某些行為讓他們感到不舒服時,我們就覺得那形成一種限制:好像那些被指出的事情,是被禁止的,是不能做的。
然後我們會覺得受到束縛。接著就會與之對抗,在這種情況下,爭執難以避免。因為對方同時會覺得被否定了。對方會覺得自己的心情沒有被理解,你沒有聽到--不然,為什麼你還會繼續那麼做?如果不是為了傷害他?
不要在這個地方相爭......那一點幫助也沒有。本週的這張牌,在告訴我們自由是什麼。
自由僅僅是一種了解。了解到並沒有人要限制你,了解到並沒有你以為的那些綑縛你的東西。那僅僅是一種幻覺。當你越執著於「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是禁止事項」時,那些安在你身上的枷鎖就會變得越來越厚實。
沒有人有興趣限制我們。是的,這個世界有他自己的規律--在天地運行、在意識層面、在人與人生活間的實用層面,都有它的規律。每個層次有它自己的規律,而當我們反對這些規律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受到限制。
這聽起來很弔詭。我們總以為可以不受規律束縛,才是真正的自由--而因此死命地對抗那些規律。可是我們忘了一件事:任何事情,你越是反對它,它就會變地越強壯。我們所有的能量與意識都會用來對抗那些束縛我們的一切,而那正好印證了我們有多在意這些事情。
你無法想像一個無懼的,一個自由的人,在那裡對抗著紅綠燈,說,為什麼我得在這個地方停下來?而如果我們並不期待太陽因為我們自己的意思從西邊升起,那麼為什麼要反抗其他任何層次的規律?
所有的那些對抗,只是顯現出我們自己在哪些地方束縛了自己。那些正好是我們的恐懼之處。請直視這個地方,就只是這麼待著。然後瞭解到,根本沒有人在反對我們,根本沒有人在限制我們。然後看著。
你會發現,那些你以為的限制與束縛,就這麼像海市蜃樓般地消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無比開闊的感覺。那裡,有一大片的天空等著你翱翔。
飛吧。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一問300Ntd./30min,歡迎至粉絲專頁預約。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禪卡專欄:5/02-5/08,The Master。
年輕的時候,我很抗拒「師父與門徒」這個概念。特別是在生命疑問的追尋裡面,這個概念特別容易讓人害怕--門徒知道自己並不知道,因此他在尋求一個已經知道,已經解脫的人,作為他的指引。用佛教的語言來說,叫做「親近善知識」。
令當時的我抗拒的是,假如我接受了自己並不知道,接受了有別的一些人能夠指引我,那麼我就失去了自己的眼睛。而假若我是沒有眼睛的,我要如何認出誰能夠指引我?誰能保證,那不會是一個神棍?那讓我想起《群盲》這齣戲,一群盲人失去了指引他們的人,而前途茫茫未知。
而我們忘了自己原來就是從本源來。無論離真理多遠,無論悖道多長,我們的內在,還是攜帶著那來自源頭的種子--就算是鳳毛麟角。那麼那粒沙裡,就有全世界。
師父這張牌,在告訴我們認出內在的智慧。除卻了這個,向外不斷蒐尋所有的師父和方法,就算我們遇見了貨真價實的成道者,他也無法給我們任何幫助。真正能對我們有所幫助的,是我們內在本俱的智慧。
這裡有個困難。另外有一些人(就像我一樣)會挾著這個說法,就我行我素,否定一切而妄尊自大。要知道,那是兩個不同層次的事情:我要認出我內在本俱的智慧,但同時要認知到,我並不知道。在我這個身軀裡,貨真價實還充滿著苦難,我並不認識我自己,我對自己並沒有全然且客觀的了解--當我照見自身,處處充滿盲點。
因為認知到自我認識總是充滿盲點,因此會需要協助。這些協助並不是把力量交給別人,而是透過與身邊的人交流,有如攬鏡自照,而能透過各種反饋去了解到自己沒看見的地方。
於是身邊的人都成為我們的鏡子。在這樣的狀況下,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是我們的師父。
師父,不是那個外在的某個人,可以告訴我們一切,可以拯救我們。而是當我們夠細膩,夠敏感,夠勇敢去面對自己的盲點與無力之處時,身邊一切的反饋可讓我們藉此使力,超越自己的盲區。
當門徒準備好了,師父就會出現。當你渴求超越自己目前的狀態,跨過自己的習性時,你身邊的因緣可以給你最大的幫助。那就是師父--與你沒有關係,卻能給你最多的幫助。
--
我不知道如何說得更清楚。其實說到這份上覺得已經有點說過頭了--某種程度把那個奧妙如肥皂泡泡的玄關,要說到了可操作可找尋的份上。
假如要直接談這週的牌能給我們的實際的指引的話,那就是接受自己是無知的吧。接受自己處處是盲點與破綻吧。然後我們能夠虛心,然後我們能夠沒有太多自我意見的去接收所有的訊息。然後我們能夠在這所有的訊息裡面,慢慢沉澱。
慢慢的,我們就能認出來,路在哪裡。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一問300Ntd./30min,歡迎至粉絲專頁預約。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禪卡專欄:4/25-5/01,The Outsider。
看到這張牌,就會不禁想說,先來一杯調酒吧。
局外人The Outsider(店裡還真的有賣這款調酒)
琴酒調通寧水與蘋果和檸檬,取其酸苦澀,清爽與回甘。就好像牌卡圖片裡的那個孩子,那樣的心情。那我們自己心理造的牆,自己關上的門,融合起來的味道,剛剛好就像是這樣。
==
回到牌上--我們確實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感覺:覺得自己不被理解,覺得自己被排除在外,覺得自己不被重視,覺得自己不受關心......好像,其他人都高高興興地融在一起,就只有自己不屬於這個世界。
而那扇門,卻恰恰是我們自己關上的。甚至我們忘了自己關上了它......而關上了這扇門,我們在這頭期待,有人可以主動過來關心我們,有人可以過來幫我們把這扇門打開。
其實這是在陷所有前來幫助我們的人不義。因為當他是主動前來關心自己的時候,我們就免除了自己的責任--我們不需要對那些幫助我們的人負責:因為是他們自己要過來的!然後,我們在門的這頭用各種方式吸引其他人注意,好把所有的籌碼都拿在自己手上。
回到最一開始的地方吧。
我們之所以關上那道門,是因為我們不接受自己的需求。我們希望自己是別種樣子--別種我們覺得更美好的形象,而忘卻了那個自始自終都被我們自己排除、遺棄、覺得那個樣子不夠好而甚至未曾接近的自己,更不用說去了解那些感受。
我們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這個世界就做為一個反射讓我們知道。
當你升起那像被排除在外的感受時,試著輕輕地去貼進自己的感覺,試著去慢慢地跟你身邊的人表達自己的感受--透過這些表達,我們可以聽見自己內在的哭聲。透過這些表達,不是為了把別人拉過來對自己負責,而只是為了瞭解你裡面的自己,在傾訴些什麼。
讓我們可以陪伴那個被遺棄的自己。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一問300Ntd./30min,歡迎至粉絲專頁預約。
禪卡諮商心得 第十八號
穆勒一直是我前幾名喜歡的咖啡廳
整個氛圍 咖啡還有老闆都是
也不知道是不是和在大直有關
啊、穆勒也是我畢展初賽作品集拍攝的地方
有某種神秘的歸屬感
(而且三明治超級好吃)
整個氛圍 咖啡還有老闆都是
也不知道是不是和在大直有關
啊、穆勒也是我畢展初賽作品集拍攝的地方
有某種神秘的歸屬感
(而且三明治超級好吃)
三年前第一次找aarti算塔羅
明明第一次聊,但他卻像參與我所有日常生活的朋友一樣
我的思考邏輯、特質他都非常了解
而且他有種神秘的力量會讓你願意掏心掏肺的聊(好難敘述)
那次給當時面臨人生轉折的我很大的勇氣繼續堅持下去
其實整個過程不像占卜,比較像舒服的聊天,過程中會得到很多正面能量
他很溫柔,但同時也有很強的某種氣場
他和他的咖啡廳都很迷人
明明第一次聊,但他卻像參與我所有日常生活的朋友一樣
我的思考邏輯、特質他都非常了解
而且他有種神秘的力量會讓你願意掏心掏肺的聊(好難敘述)
那次給當時面臨人生轉折的我很大的勇氣繼續堅持下去
其實整個過程不像占卜,比較像舒服的聊天,過程中會得到很多正面能量
他很溫柔,但同時也有很強的某種氣場
他和他的咖啡廳都很迷人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禪卡專欄:4/18-4/24,Awareness。
不要停留在表層。往你內在更深的地方移動......
我們會有這種經驗:用各種各樣的理由,去妨礙自己--譬如說,想要進入一個行業別,但工作A的條件不夠好,工作B的同事不好相處,工作C的工作時數不正常...而所有這些表面上看起來很理性的理由,其實只是為我們的無法下定決心找一個說法。
我們也會有這樣的經驗:某人對我們有要求與期待,而我們其實並不想回應他。這時候我們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拒絕,甚至說得好像是為對方好,或是試圖改變對方的想法或意見,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不想回應對方。
或是有一天我們想走自己想走的路,這個時候,各種各樣反對與拉扯我們自己繼續向前的聲音,好像全都冒出來了。我們突然就非常理性的去做一些分析與判斷,然後去說,那不可行,那時機未到,那要再等一下再想一下。
所有這些故事不勝枚舉。看似表面不同,實際上,都困在表象上,好像走進一個無進輪迴的迷宮,無路可出。
本週的這張牌,在揭示我們如何穿越這一切,讓生命的道路開展。
覺知。覺知到你自己正在做什麼。覺知道你在行動的每一個當下,心裡面的感受和觸覺是什麼?去清清楚楚地看見,去發現自己是基於什麼而行動的。所有那些表面的只是藉口,而當你發現你心裡更深一層,更實際真實的感受,原來的層面,就會像牌面的圖像一樣--那遮蔽駐你的一層薄紗,就這麼湮滅。
所有我們的行動,假如真的能成,那會是因為我們對自己有一份更深的接受與了解。而越貼近自己,越接近核心,所有你的表達與行動,就會更有力量。
去清楚的看見,自己每個行動,每個表達背後的意圖。
這樣,我們就能慢慢整合,一點一點地更加了解自己。
生命的道路,會在思慮未起之前,就已經開展。
--
Aarti禪卡諮商,每週二19:00-22:00在穆勒咖啡館。
一問300Ntd./30min,歡迎至粉絲專頁預約。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禪卡諮商心得 第十七號
從剛開始認識穆勒的老闆Prem Aarti和老闆娘Sol Prem, 我就知道我一定會喜歡這個空間, 從讀書時光到現在的Yoga, 不管哪一項, 都可以感受到經營者的用心。上星期第一次嘗試Prem Aarti禪卡諮商, 原本的我很擔心會影響自己原本思考的方式, 但是透過Aarti的帶領, 讓我知道塔羅的最終結果還是會交還到我們的手上, 由自己決定該怎麼走, 當下有種鬆了一口氣和放心的感覺.. 在互動的過程中, 既輕鬆又自在, 沒有帶給我任何壓力, 謝謝Aarti讓我又充滿了動力!
禪卡諮商心得 第十六號
(為何是我?)
我的心裡有個節度,過年是要過到正月十五才算過完。
到昨天才有一種:啊!今年真的開始了......然後已經二月底。
已經二月底,好像一切還是濛濛渺渺雲深霧重,一種身上帶了指南針也不見效的無頭緒。
當然要到日常行坐的地方喝杯咖啡,進行一個「禪卡諮詢」的動作。
其實是一種內在口語化的滌清過程,有趣的是,那些也許本來就知道的、被遺忘的、等待被串連的意念,就在敘述與感受的直觀中,被連結成一副圖像。
那是人的圖像,也是一份簡易的地圖。由此長出耳目眼鼻舌身意,由此造橋鋪路,找到最合適的速度,行板或者華爾茲,就唱吧!跳吧!上路吧!
堅定了今年一定要去法國的意志。
這個愉快的午後,還好敲對門了。
----------吳洛纓
訂閱:
文章 (Atom)